感谢老师课程!
课程链接:《计算机网络》4小时期末速成课!期末速成丨考前突击丨期末不挂科丨考点总结
主讲人:paper老师(B站UP:数学建模老哥)
什么是数据链路层
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是OSI参考模型倒数第二层,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。在广播式多路访问链路中(局域网),由于可能存在介质争用,它还可以细分成介质访问控制(MAC)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(LLC)子层,介质访问控制(MAC)子层专职处理介质访问的争用与冲突问题。
物理层 (Physical Layer):
数据单位:比特流 (Bitstream)
功能: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数据,不涉及数据的内容或结构。
数据链路层 (Data Link Layer):
数据单位:帧 (Frame)
功能:将比特流组织成帧,负责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,处理错误检测与纠正,以及流量控制。
网络层 (Network Layer):
数据单位:数据报 (Datagram) 或 数据包 (Packet)
功能: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,进行路由选择和逻辑地址的管理。
传输层 (Transport Layer):
数据单位:段 (Segment) (对于TCP协议)或 数据报 (Datagram) (对于UDP协议)
功能: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,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(TCP)或提供快速的、不可靠的传输(UDP)。
封装成帧
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部分添加首部和尾部,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。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,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,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。
首部和尾部包含许多的控制信息,他们的一个重要作用:帧定界(确定帧的界限,当数据是由ASCII码组成的文本时,可以使用特殊的八位二进制数作为帧定界符:SOH、EOT)。
透明传输
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,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。因此,链路层就“看不见”有什么妨碍数据传输的东西。
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,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,使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。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。
差错检测
循环冗余校验(CRC, Cyclic Redundancy Check)
原理:将数据看作一个多项式,与预先定义的生成多项式进行二进制除法运算,得到的余数作为校验码附加到数据末尾。接收端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运算,如果余数为零,则认为数据未发生错误。
优点:能够检测出多种类型的错误,包括单比特错误、双比特错误、奇数个比特错误、突发错误等。可靠性高。
缺点:实现较为复杂,计算量较大。
应用:广泛应用于以太网、HDLC、USB等多种通信协议中。
PPP协议
点对点协议PPP(Point-to-Point Protocol)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,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使用PPP协议(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协议)。
PPP协议实现透明传输的方法:
异步传输 | 面向字符:字节填充法
同步传输 | 面向比特:零比特填充法(标志字段F是01111110,所以要“5110”,即看到五个连续的1的时候填充一个0)
CSMA/CD协议
局域网
局域网(Local Area Network):简称LAN,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,使用广播信道。
特点1: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,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联,如一座或集中的建筑群内。
特点2:使用专门铺设的传输介质(双绞线、同轴电缆)进行联网,数据传输速率高。
特点3:通信延迟时间短,误码率低,可靠性较高。
特点4:具有广播功能,能从一个站点方便地访问全网。
以太网Ethernet
以太网(Ethernet)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、InteI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总线局域网规范,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。以太网络使用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)技术。
计算机怎么连到局域网/以太网的?
答:靠适配器(网络接口卡/网卡)。
MAC地址/网卡地址:
每个适配器有一个全球唯一的48位二进制地址,前24位代表厂家(由IEEE规定),后24位厂家自己指定。常用6个十六进制数表示,如02-60-8c-e4-b1-21。
MAC帧:
包含单播帧、广播帧、多播帧。
以太网自1970年代末诞生以来,经历了多个速度升级阶段:
10 Mbps 以太网(10Base-T):
标准:IEEE 802.3-1983
介质:双绞线
应用:早期局域网(LAN)连接
100 Mbps 快速以太网(Fast Ethernet):
标准:IEEE 802.3u-1995
介质:双绞线(Cat 5)、光纤
应用:提升企业网络带宽,支持更多设备和应用
1 Gbps 千兆以太网(Gigabit Ethernet):
标准:IEEE 802.3z-1998(光纤)、IEEE 802.3ab-1999(双绞线)
介质:光纤(多模和单模)、双绞线(Cat 5e/6)
应用:高带宽需求,如数据中心、高清视频传输
10 Gbps 十吉以太网(10 Gigabit Ethernet):
标准:IEEE 802.3ae-2002
介质:光纤(10GBASE-SR、10GBASE-LR)、铜缆(10GBASE-T)
应用:大型数据中心、高性能计算(HPC)、骨干网络
40/100 Gbps 多十/百吉以太网(40/100 Gigabit Ethernet):
标准:IEEE 802.3ba-2010
介质:光纤(40GBASE-SR4, 100GBASE-LR4 等)
应用:大规模数据中心、企业骨干、云计算基础设施
200/400 Gbps 以太网(200/400 Gigabit Ethernet):
标准:IEEE 802.3bs-2017(400G)
介质:高密度光纤(400GBASE-SR16, 400GBASE-LR16 等)
应用:超大规模数据中心、全球互联网骨干、下一代网络架构
链路层设备
直通式交换机
查完目的地址(6B)就立刻转发。
延迟小,可靠性低,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。
存储转发式交换机
将帧放入高速缓存,并检查否正确,正确则转发,错误则丢弃。
延迟大,可靠性高,可以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。
虚拟局域网VLAN:
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,而这些网段有某些共同的需求,因此就被放在同一个VLAN里,以太网交换机就可以通过以太网帧中的VLAN标记对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数据转发。
冲突域、广播域
冲突域: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。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。
广播域: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。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,所有能接收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。
如图所示,有4个冲突域,1个广播域
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二层设备,它会将每一个连接到它的端口分成独立的冲突域,但整个交换机本身属于一个广播域。
集线器是一种一层设备,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共享一个冲突域,并且集线器本身也是一个广播域的一部分。
三台连接交换机的电脑加集线器构成4个冲突域,整个交换机网络构成一个广播域